查看原文
其他

微言新语 | 吴涵韬:他们的故事,与生命和爱相关

请收藏 浙大微学工 2022-07-15


天晴的时候,我偶尔会在医学院的楼宇间走走,感受校园春光。绕过正对医学院大门的樱花树,从一楼走廊往右几步可以来到一个广场。正值春日,几棵小树已经冒出嫩绿的新芽。往里走走,最醒目的要数三块灰色石碑,每块石碑上都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名字,在新芽的春意与新生中静静矗立着。


医学院无语良师碑


我静静地走着,静静地想着,不愿打扰这份宁静与美好,关于这个地方的记忆慢慢浮现——这个广场叫生命教育广场,石碑叫无语良师碑,上面的每一个名字,都代表了一位无私奉献的遗体捐献者。


1984年到2021年,浙江大学医学院已收到3000余份遗体、脑组织捐献登记表,接受了930例遗体捐献和319例脑组织捐献。2012年5月25日,浙江大学医学院建院一百周年之际,“无语良师碑”落成,以期表达对遗体捐献者的缅怀感恩与无限追思。医学院每年举行的缅怀无语良师仪式上,捐献者家属代表和医学院师生们将一束束黄菊轻轻地摆放在石碑前,伫立,默哀,缅怀。


医学院缅怀“无语良师”仪式


一个个名字的背后是一个个生命的故事。医学生口中的“无语良师”“大体老师”们,有保家卫国的抗战老兵,有服务奉献几十年如一日的老党员,有执教浙江医科大学的老校友。石碑名字背后的人和故事,有的波澜壮阔、跌宕起伏,更多的则是普普通通、细水长流,他们的生活忙碌而充实,为了生计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,劳作在农村的田间地头。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结尾:生命和爱,缅怀“无语良师”活动中,捐献志愿者家属代表蒋遂说:“死亡并不是一个人生命的终点,能为人类医学事业发光发热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。纪念碑上名字的背后,不止是父母对医学事业真挚的热情,更是对世界永恒的祝愿。”



每一位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方向的医学生都要上一门叫《局部解剖学》的专业课。这是一堂特殊的“实验课”,实验对象是“无语良师”们的身躯,没有言语,没有动作,却带领医学生们认识人体的每一条神经,每一根血管,每一个脏器。这更是一堂人生必修课,若干年后,急救室里一把把妙手回春的手术刀,最初便从他们身上划过。正如“无语良师”们生前所言:“宁愿医学生在我身上千刀万剐,也不让他们在病人身上错划一刀。”


上完局解课,有学生和我说:“局解课,可能是真正意义上我们进入医学的一门课,它让我们真正接触到了‘人’,真实的人。没有接触过真正人体,剖析过真正人体的医生,他对病人的认知将会是浅薄的。”这些在大众眼里仿佛有些遥远的词汇,却是医学生们认识生命、关爱生命、挽救生命的起点,见证了一位位“无语良师”的无私大爱。他们教会了我们代代传承的生命真谛——生命在奉献中延续,在大爱中成长。


走着走着,我的思绪回到了春日暖阳里,新芽依旧郁郁葱葱。与其说春天是万物复苏、万象更新的季节,我更愿意将春天看作是一个生命传承的季节。在这个季节里,去感恩、铭记生命的每分每刻,去拥抱、热爱生活的点滴幸福,沿着人生道路,坚定地走下去吧。



本文作者


吴涵韬,浙江大学医学院辅导员


育人理念

木铎之心,素履之往


专栏介绍

为深入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让思想政治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心灵,“浙大微学工”专门开设“微言新语”专栏,发出求是辅导员“好声音”,将“大道理”讲成“微故事”,将“大理念”变成“微行动”,引领青年学子健康成长。


文字 | 吴涵韬

图片来源 | 浙江大学医学院、浙江大学医学院团委

封面 | 求是潮设计与视觉中心 

美编 | 春春


推荐阅读

  辅导员工作室 | 想要的答案都在这里,你有一份预约待查收!

  素说心语 | 给你专属的心理关爱

  浙大创新创业教育“融”出广阔天地!

  关于举办“我的初心·我的梦”大学生短视频大赛的通知

  春日来信 | 愿人随春好,春与人宜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